🎯 限時免費下載!AI 驅動銷售轉型完整戰略指南 🚀
專為台灣市場量身打造 → 點擊立即下載
SeaMeet vs. Otter.ai:為何我們的電子郵件工作流程是改變遊戲規則的關鍵

SeaMeet vs. Otter.ai:為何我們的電子郵件工作流程是改變遊戲規則的關鍵

SeaMeet Copilot
9/6/2025
1 分鐘閱讀
生產力

SeaMeet vs. Otter.ai:為何我們基於電子郵件的工作流程是改變遊戲規則的關鍵

第一部分:現代生產力悖論:淹沒在「工作之後的工作」中

在當代知識經濟中,會議已成為協作的核心單位。然而,儘管所有人都專注於優化會議本身——透過更好的議程、更短的時長和更明確的目標——一個更隱蔽且代價高昂的問題卻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了:「工作之後的工作」。這是每次通話後的行政和認知負擔,是對生產力的隱性稅,消耗數小時時間,分散注意力,最終扼殺了會議旨在創造的動力。

1.1 會議的真正成本在於之後發生的事情

會議的真正成本不是以日曆上的 30 或 60 分鐘來衡量的。它是以隨後的數小時來衡量的,這些時間用於一系列低價值的行政任務。這種「會後稅」包括解讀筆記、總結關鍵決策、識別和分配行動項目、起草跟進電子郵件、創建提案或工作說明,以及手動更新客戶關係管理 (CRM) 平台和專案管理工具等不同系統。

這個過程代表了對專業人士最寶貴資源的根本誤用:時間和認知能量。專業人士沒有從戰略討論直接過渡到高價值的執行,而是被迫擔任行政助理的角色。他們必須手動將資訊從一個上下文(會議記錄)傳送到另一個上下文(電子郵件、文件、CRM),這個過程不僅乏味,而且對整體生產力造成極大損害。核心問題在於從戰略思考到行政處理的轉變,這種轉變在每一步都引入了摩擦、延遲和重大的出錯風險。

1.2 量化生產力殺手:上下文切換

會後稅造成損失的主要機制是上下文切換。其定義為在不相關任務之間轉移注意力的過程,是現代數位工作場所中生產力的無聲殺手。1 應用程式的激增,雖然旨在提高效率,但創造了一種環境,使得專業人士被迫不斷在不同的數位空間之間切換,每次切換都會產生巨大的認知代價。

關於上下文切換影響的數據令人震驚,描繪了現代工作日的嚴峻景象:

  • 嚴重碎片化: 普通數位工作者每天在不同應用程式和網站之間切換近 1,200 次。3 這種不斷的切換阻礙了深度、有意義工作所需的持續專注。
  • 生產力嚴重損失: 這種無情的切換會使個人產出減少高達 40%。2 這種損失不是輕微的低效;它意味著一個人近一半的潛在貢獻因工具之間的摩擦而蒸發。
  • 大量時間浪費: 僅僅在切換後重新定位所損失的時間是巨大的。研究表明,工作者每周損失大約四小時,每年累計達五個完整的工作周,僅僅是在更換應用程式後恢復狀態。3 每次中斷後平均需要 23 到 25 分鐘才能完全恢復深度專注狀態,這意味著即使是「快速查看」另一個應用程式也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破壞生產力。7
  • 認知退化: 代價不僅在於時間,還在於心智能力。頻繁的上下文切換與壓力增加、精神疲勞和決策能力下降有關。5 它甚至會導致功能性智商下降 10 到 15 點,其影響相當於失去一整夜的睡眠。5

這些證據揭示了許多現代生產力工具設計中的一個關鍵缺陷。任何僅僅捕獲資訊而沒有提供在使用者主要工作流程中行動的機制的工具,就其本質而言,都是上下文切換的主要驅動因素。它解決了問題的一部分(記錄對話),但主動創造了另一個同樣昂貴的問題:迫使使用者手動處理並跨數位鴻溝傳輸該資訊。這是「僅轉錄」模式的根本局限性,它將「工作之後的工作」的全部負擔完全放在使用者身上。

1.3 惡性循環:為何我們因低效而受到獎勵

這種適得其反的行為不僅是工具設計的產物;它還受到普遍的工作場所文化的強化,這種文化往往優先考慮回應性而非結果。由不斷的通知流推動的「隨時在線」心態,創造了一種隱含獎勵淺層、反應性工作的環境。7

根據2022年《工作解剖指數》(Anatomy of Work Index),超過一半的工作者(56%)感到有強烈的需求要立即回應通知。1 為了滿足這種感知到的需求,他們每天平均要同時處理九種不同的應用程式,進而形成一種持續分心的狀態。1 這種被動反應的循環幾乎沒有留下持續專注的空間,導致一天的時間被那種會削弱生產力的「上下文切換」(context switching)所主導。「工作之後的工作」(work after the work)在這種環境中滋生,因為它由獨立的、被動反應的任務組成,這些任務恰好適合碎片化的日程,營造出忙碌的假象,同時阻礙了真正進步所需的深度專注。

第二部分:基礎層:Otter.ai 與轉錄工具的興起

要理解提高生產力的下一個演進階段,必須首先認識到其賴以建立的基礎層。在AI驅動的會議工具領域中,Otter.ai 堪稱真正的先驅。它成功解決了一個普遍的痛點——口語交談的短暫本質——並藉此創造了一個新的軟體類別。

2.1 肯定先驅:Otter.ai 如何改變格局

Otter.ai 對市場的貢獻不容小覷。透過運用人工智慧提供準確的即時轉錄,它將會議從短暫的事件轉變為永久的、可搜尋的資產。這項創新已被廣泛應用於多個領域,從媒體公司、大學到跨國企業,展現了其廣泛的實用性。12 其核心價值主張清晰而有力:提供任何對話的可靠、帶時間戳記的文字記錄,確保沒有細節遺漏。15

這就是理解市場的核心類比開始之處:Otter.ai 巧妙地提供了原始食材。它仔細地轉錄會議內容、識別不同的發言者,並生成基本摘要。這項服務是會後工作流程中寶貴且必要的第一步。它以業界領先的準確性和易用的介面,解決了資訊擷取的關鍵問題。

2.2 「原始食材」問題:工作才剛開始

然而,這個模式的局限性在於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一份逐字稿,無論多麼準確,都不是成果。它是一個資料來源,需要經過大量的人工處理才能轉化為具體的工作成果。會議結束後,Otter.ai 的使用者擁有高品質的食材,但仍需獨自負責烹飪這頓飯。

使用者必須:

  1. 打開Otter.ai 應用程式,開啟第一次上下文切換。
  2. 找到並檢視逐字稿,在心裡篩選出關鍵決策、行動項目和重點。
  3. 將這些資訊綜合成一個連貫的敘述或一組指示。
  4. 手動將這些綜合資訊轉移到其他系統中——電子郵件用戶端、文字處理器、CRM 或專案管理工具——以產生實際所需的輸出。

Otter.ai 自己的行銷資料強調了這種被動的、提供資訊的角色。該平台的功能被描述為能夠「轉錄和摘要」、「識別行動項目」以及「生成可搜尋的筆記」。15 這些都是向使用者呈現資訊的功能。根據這些資訊採取行動的責任仍然完全落在使用者身上。即使是更進階的功能,例如起草後續電子郵件的能力,也需要使用者在 Otter.ai 應用程式中執行此操作,複製生成的文字,然後切換到他們的電子郵件用戶端進行貼上、格式化和發送。15 這種工作流程是「切換稅」(toggle tax)的典型例子,對於本應簡單的任務,強制執行多步驟、多應用程式的流程。

2.3 商業模式瓶頸:自動化遭遇付費牆之處

對 Otter.ai 的定價和產品策略進行深入分析後發現,這種局限性並非疏忽,而是一項刻意的商業決策。該公司了解真正工作流程自動化的巨大價值,但它策略性地將這些功能保留給其最高付費客戶。

  • 主流產品: 免費、專業版(每位用戶每月$8.33,按年計費)和商務版(每位用戶每月$20,按年計費)方案構成了Otter.ai用戶群的核心。這些層級提供優秀的轉錄和摘要功能,每個級別的分鐘配額和管理功能逐漸增加。16
  • 企業門檻: 至關重要的是,真正能解決上下文切換問題的功能——最值得注意的是與Salesforce和HubSpot等平台的直接CRM整合,以及「Otter Sales Agent」——僅限於不透明且昂貴的Enterprise plan。18
  • 高昂成本: 訪問該層級的價格不菲。行業數據顯示,Otter.ai Enterprise plan的平均年費約為$6,323,有記錄的交易高達每年$35,000。16

這種定價結構造成了明顯且巨大的價值缺口。Otter.ai的絕大多數用戶——個人、小型團隊和中型企業——獲得的工具擅長資訊擷取,但無法原生擺脫隨後的「工作之後的工作」。面向主流市場的產品策略是提供原材料,讓用戶處理整個烹飪過程。這種刻意將真正的自動化作為高級、僅企業可用功能的決定,為一類新工具創造了明顯的戰略機會——這類工具使工作流程自動化民主化,並從一開始就將其內建到核心產品體驗中。

第三部分:下一個演進:從被動助手到主動協同者

傳統轉錄模式的局限性為AI驅動的生產力工具的必要演進鋪平了道路。市場正在超越僅僅記錄和報告的工具,向能夠理解意圖並執行任務的智慧系統發展。為了理解這一轉變,描繪現有格局並定義代表這一新範式的新興類別是很有幫助的。

3.1 AI工具光譜:從記錄者到智慧平台

當前與會議相關的AI工具市場大致可分類為複雜度和智慧程度遞增的光譜:

  • 第1級:AI記錄者:這是基礎層,由Otter.ai和Fireflies.ai等工具組成。它們的主要功能是轉錄會議、生成摘要並創建可搜索的對話檔案。它們本質上是資訊工具。19
  • 第2級:對話智慧:Gong.io和Chorus.ai等平台屬於這一級別。它們超越簡單的轉錄,分析對話的內容和結構,提供關於發言時間比例、主題趨勢和交易風險的見解。它們主要是為銷售經理和銷售支持團隊設計的分析工具。19
  • 第3級:收入智慧:最高級別是Clari等全堆疊平台。這些系統將對話數據與CRM記錄、交易管道和買家信號整合,提供全面的預測和收入運營管理。它們是複雜的、企業級的戰略系統。19

雖然每個層級都提供遞增的價值,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它們旨在向人類用戶提供資訊和分析,然後由用戶決定如何行動。一個新的類別正在興起,從根本上改變了這種動態。

3.2 定義「主動協同者」:為你完成工作的工具

傳統轉錄模式的局限性為AI驅動的生產力工具的必要演進鋪平了道路。市場正在超越僅僅記錄和報告的工具,向能夠理解意圖並執行任務的智慧系統發展。為了理解這一轉變,描繪現有格局並定義代表這一新範式的新興類別是很有幫助的。

  • 它理解意圖: 它超越了關鍵字識別,能夠理解與複雜業務工作流程相關的自然語言指令。當使用者說出諸如「撰寫一封給客戶的後續電子郵件」或「根據這次討論生成一份工作說明書」時,它能理解使用者的意思。
  • 它執行多步驟任務: 它能夠自主執行一系列通常需要人類與多個應用程式互動才能完成的動作。例如,它可以解析會議、提取特定資料點、根據預定模板整理這些資料,並生成一份完整的草稿文件。
  • 它在您的原生工作流程中運作: 真正的代理式副駕駛會在使用者已有的工作環境中與他們會合。它不會強迫使用者使用另一個專有應用程式,而是無縫整合到他們數位工作場所的中央樞紐,例如電子郵件收件匣。
  • 它交付完成的工作成果: 它的輸出不是原始資料或簡單的摘要。它生成具體的、接近完成的工作成果——草稿電子郵件、文件、報告和系統更新——這些成果已完成80-90%,只需最終的人工審核和批准。

3.3 「烹飪餐點」的類比

這使核心類比變得清晰。如果像Otter.ai這樣的第1級工具提供原始食材(逐字稿),像Gong這樣的第2級工具提供營養分析(對話分析),那麼像SeaMeet這樣的代理式副駕駛實際上是在烹飪餐點。它接收原始輸入並將其轉化為成品,可供使用。這代表著從被動協助到主動執行的根本範式轉變,直接解決了由「工作之後的工作」所導致的生產力流失問題。

第四部分:SeaMeet的實踐:基於電子郵件工作流程的力量

代理式副駕駛的概念承諾通過其架構得以實現。SeaMeet的標誌性創新在於其基於電子郵件的工作流程,這一設計選擇通過將其強大的執行能力嵌入到現代商業中最無處不在的應用程式——電子郵件收件匣中,直接面對並解決了上下文切換危機。

4.1 為什麼是電子郵件?無可爭議的商務溝通樞紐

電子郵件收件匣是職業生活的中樞神經系統。它是分配任務、溝通決策、談判條款和啟動後續行動的默認位置。任何迫使使用者離開收件匣來管理會後任務的工作流程,本質上都是在引入摩擦,並為「切換稅」的徵收創造機會。

通過直接在這個原生環境中運作,SeaMeet消除了這種摩擦。會議摘要、行動項目和代理式副駕駛本身都會被傳遞到使用者的收件匣中。這使得使用者能夠通過簡單的電子郵件回覆來委託複雜的後續任務,將他們的收件匣從被動的訊息儲存庫轉變為工作流程的主動指揮中心。

4.2 兩種工作流程的故事:可視化的生產力提升

以應用程式為中心的資訊工具與基於電子郵件的代理式副駕駛之間的實際差異,通過對常見會後工作流程的並列比較得到了最好的說明。下表分解了使用傳統模式與SeaMeet模式完成典型任務所需的步驟,使上下文切換的抽象成本變得具體且可衡量。

會後任務Otter.ai 工作流程(「切換稅」)SeaMeet 工作流程(代理式副駕駛)生產力影響
撰寫客戶後續電子郵件1. 結束會議。2. 開啟 Otter.ai 應用程式/分頁。3. 找到正確的會議逐字稿。4. 檢閱逐字稿/摘要以識別要點。5. 複製相關文字。6. 切換到電子郵件用戶端。7. 貼上並重新格式化文字,手動撰寫開頭/結尾,並指派行動項目。8. 傳送。1. 結束會議。2. 收到 SeaMeet 摘要電子郵件。3. 回覆電子郵件:「撰寫一份給客戶的後續信件,強調關鍵決策和我們的下一步。」4. 在電子郵件用戶端檢閱 AI 生成的草稿,進行小幅編輯並傳送。SeaMeet 將 8 個步驟減少至 4 個,消除了應用程式切換和手動撰寫的需求。
建立工作說明書(SOW)1. 開啟 Otter.ai。2. 仔細檢閱 30-60 分鐘的逐字稿,以找出範圍、交付成果和時程。3. 開啟單獨的 SOW 範本(Word/Google Docs)。4. 手動將所有相關細節從逐字稿轉移到範本中。5. 與自己的筆記交叉參考。6. 格式化並完成文件。1. 收到 SeaMeet 摘要電子郵件。2. 回覆:「根據此次會議生成一份工作說明書草稿,包括範圍、交付成果和時程部分。」3. 收到預先填寫的 AI 生成 SOW 文件連結。4. 檢閱、編輯並完成。SeaMeet 自動化整個初稿流程,節省數小時的繁瑣逐字稿檢閱和資料輸入時間。
更新 CRM(例如 Salesforce)1. 開啟 Otter.ai。2. 檢閱逐字稿以找出關鍵成果。3. 在新分頁開啟 CRM。4. 搜尋正確的聯絡人/交易紀錄。5. 手動複製/貼上會議筆記到活動記錄中。6. 手動為下一步建立新任務。1. 在 SeaMeet 設定期間,連接您的 CRM。2. 會議結束後,SeaMeet 自動將會議摘要、關鍵成果和已識別的下一步同步到相關 CRM 紀錄中。SeaMeet 提供零接觸、全自動化的 CRM 更新,消除了手動資料輸入並確保資料完整性。

如表所示,SeaMeet 工作流程一貫減少步驟數量,消除應用程式切換的需求,並自動化每項任務中最耗時的環節。這不是增量式的改進,而是會後流程的根本性重新架構,旨在最大化效率並最小化認知負荷。

4.3 超越電子郵件:無縫整合作為核心哲學

雖然基於電子郵件的介面是使用者互動的主要機制,但代理式原則延伸到更廣泛的無縫背景整合哲學。自動化的 CRM 更新就是這一哲學的典型應用。SeaMeet 在幕後運作,連接不同的系統,確保關鍵資訊流向所需之處,無需使用者進行任何手動干預。

這種零接觸自動化的能力直接對抗了競爭對手的高成本、企業專屬功能。透過將這種整合水準內建到其核心產品中,SeaMeet 提供了以往僅供大型企業使用的工作流程自動化,使其適用於各種規模的團隊和企業。

第五部分:直接比較:代理 vs. 助理

SeaMeet 與 Otter.ai 之間的差異不僅僅是功能上的不同,而是哲學和價值主張的根本性差異。一個是提供資訊的被動助理,另一個是執行任務的主動代理。

5.1 哲學:資訊提供者 vs. 任務執行者

  • Otter.ai(助理): 助理的角色是傾聽、記錄和報告。Otter.ai 出色地履行了這一角色。它為使用者提供完成工作所需的資訊。它是工作流程中的被動參與者,是等待人類行動的資料儲存庫。
  • SeaMeet(代理): 代理的角色是理解目標並執行任務以實現這些目標。SeaMeet 從一開始就被設計為工作流程中的主動參與者。它承擔了使用者原本必須手動完成的工作,將指令轉化為成品。

這種哲學上的差異是核心差異點。雖然助理可以幫助您更有組織,但代理透過完全接手工作來提高您的生產力。

5.2 功能價值:自動化民主化

這種哲學上的差異直接轉化為在可比價位上的不同價值主張。對中階方案的比較表明,SeaMeet 將其他平台保留給企業客戶的自動化功能普及化。

  • Otter.ai 商業計劃(每月每位用戶 20 美元): 此計劃為高用量用戶提供極大價值,提供高達 6,000 分鐘的轉錄時間、支援 4 小時的會議,以及增強的管理功能。17 然而,它的特點在於其所缺乏的部分:關鍵的工作流程自動化功能(例如原生 CRM 同步)並未包含在內。用戶獲得的是頂級的轉錄服務,但仍需自行處理「切換稅」。
  • SeaMeet(可比較級別): 在類似的價格點上,SeaMeet 提供核心的代理工作流程作為標準功能。這包括基於電子郵件的文件生成任務委派、自動創建後續行動,以及零接觸的 CRM 同步。

這項比較顯示,SeaMeet 不僅提供不同的功能組合,還提供不同類別的價值。它提供「企業級」的工作流程自動化,直接解決上下文切換問題,且價格點適合中小企業市場,彌補了現有業者商業模式留下的價值缺口。

第六部分:有形的投資報酬率:回收你最寶貴的資產——時間

任何生產力工具的最終衡量標準是其投資報酬率,不僅以美元計算,還包括時間和專注力的回收。透過直接針對並自動化「工作之後的工作」,SeaMeet 提供了可觸及且即時的投資報酬率,在整個組織中產生共鳴。

6.1 計算回收的工時

生產力損失的數據為計算時間節省提供了明確的基準。如果一般知識工作者每週因上下文切換而損失約 4 小時,而 SeaMeet 的設計旨在自動化會後工作流程中導致這種切換的主要驅動因素,那麼回收時間的潛力是巨大的。3

保守的估計就很有說服力。即使 SeaMeet 每週僅為用戶節省這 4 小時中的 2 小時,每年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 每週節省 2 小時
  • × 每年 50 個工作週
  • 每位員工每年回收 100 小時的生產時間

這相當於在每位員工的日曆中增加了超過兩個完整工作週的專注、高價值工作,這種生產力提升遠超過軟體的成本。

6.2 真正生產力的連鎖效應

回收時間的好處在整個企業中產生了積極的連鎖效應,直接與工作流程自動化的已證實優勢相一致。

  • 提高生產力和節省成本: 透過減輕瑣碎、重複的任務,SeaMeet 讓員工能夠專注於戰略性、創收活動。這與 2024 年德勤調查的結果一致,其中 81% 的 CFO 同意,增加低價值活動的自動化是降低未來成本的最有效策略。23
  • 更高的精確度和更少的錯誤: 手動數據傳輸本質上容易出現人為錯誤。透過自動化工作說明書(SOW)的創建和 CRM 記錄的更新,SeaMeet 確保了更高的準確性和一致性,減少了昂貴的返工需求,並維護了數據衛生。23
  • 提升業務速度: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速度至關重要。當後續電子郵件和提案在幾分鐘內(而非幾小時或幾天內)生成並發送時,銷售周期會縮短。當行動項目被自動捕獲、分配和追蹤時,專案會獲得動力。這種自動化導致更快的專案完成率和減少的閒置時間,使整個組織能夠以更高的靈活性運作。23

6.3 最終判斷:停止購買食材,開始訂購餐點

關於會議生產力工具的討論不再是關於哪個平台提供最準確的轉錄。這現在已是基本要求。新的、更重要的選擇是在兩種根本不同的範式之間:

  1. 一種為你提供原始資訊的工具,在你的工具堆疊中添加另一個應用程式,並迫使你為完成任何實際工作而支付「切換稅」。
  2. 一個真正的代理合作夥伴,整合到你現有的工作流程中,理解你的意圖,並代表你執行任務。

選擇在於:是購買原材料並自己烹飪餐點,還是直接訂購餐點並送貨上門。SeaMeet 不僅是另一個需要管理的工具;它是生產力的倍增器,是一個旨在消除「工作之後的工作」並將團隊最寶貴的資產——推動業務發展所需的時間和專注力——歸還給團隊的代理。

引用文獻

  1. Context Switching is Killing Your Productivity [2025] • Asana,於 2025 年 9 月 6 日存取,[https://asana.com/resources/context-switching]
  2. The Cost of Context Switching,於 2025 年 9 月 6 日存取,[https://hr.tcu.edu/files/Issue-12-taw.pdf]
  3. Context Switching is Killing Your Productivity at Work - Conclude.io,於 2025 年 9 月 6 日存取,[https://conclude.io/blog/context-switching-is-killing-your-productivity/]
  4. The Effects of Context Switching are Costing You Big Time - Spekit,於 2025 年 9 月 6 日存取,[https://www.spekit.com/blog/the-effects-of-context-switching-are-costing-you-big-time]
  5. How Context Switching Wrecks Your Productivity - EARLY,於 2025 年 9 月 6 日存取,[https://early.app/blog/context-switching/]
  6. The High Cost of Context Switching for Product Managers - ProductPlan,於 2025 年 9 月 6 日存取,[https://www.productplan.com/learn/cost-of-context-switching/]
  7. Meet Context Switching, the #1 Productivity Killer in the Workplace - TechSmith,於 2025 年 9 月 6 日存取,[https://www.techsmith.com/blog/context-switching/]
  8. Cost of Context-Switching for Your Dev Team? - Incredibuild,於 2025 年 9 月 6 日存取,[https://www.incredibuild.com/blog/how-much-does-context-switching-cost-your-dev-team]
  9. 5 diagrams that show how context switching saps your productivity - Work Life by Atlassian,於 2025 年 9 月 6 日存取,[https://www.atlassian.com/blog/productivity/context-switching]
  10. How Context Switching Sabotages Your Productivity - Todoist,於 2025 年 9 月 6 日存取,[https://www.todoist.com/inspiration/context-switching]
  11. The Real Costs of Context-Switching - The Agile Couch,於 2025 年 9 月 6 日存取,[https://theagilecouch.com/2021/05/25/the-real-costs-of-context-switching/]
  12. Otter.ai : Market and Competitor Analysis - Waxwing Hub,於 2025 年 9 月 6 日存取,[https://hub.waxwing.ai/otter]
  13. Companies Using Otter.ai, Market Share, Customers and Competitors,於 2025 年 9 月 6 日存取,[https://discovery.hgdata.com/product/otter-ai]
  14. Otter AI Review: Features, Use Cases, Pricing & More (2025) - Castmagic,於 2025 年 9 月 6 日存取,[https://www.castmagic.io/software-review/otter-ai]
  15. How AI Notetakers Boost Productivity: Key Benefits and Tips | Otter.ai,於 2025 年 9 月 6 日存取,[https://otter.ai/blog/boost-productivity-with-an-ai-notetaker-key-benefits-and-tips]
  16. Otter AI Pricing: Is It Worth It? [2025],於 2025 年 9 月 6 日存取,[https://www.meetjamie.ai/blog/otter-ai-pricing]
  17. Pricing | Otter.ai,於 2025 年 9 月 6 日存取,[https://otter.ai/pricing]
  18. Otter AI Pricing | 4 Things I Wish I Knew Before Buying (2025) - MeetGeek,於 2025 年 9 月 6 日存取,[https://meetgeek.ai/blog/otter-ai-pricing]
  19. Otter.ai Pricing in 2025: Is It Still Worth the Price?,於 2025 年 9 月 6 日存取,[https://www.meetrecord.com/blog/otter-ai-pricing]
  20. AI Workflow Automation: 4 Examples and Best Practices - Otter.ai,於 2025 年 9 月 6 日存取,[https://otter.ai/blog/ai-workflow-automation]
  21. Top 10 Otter AI Alternatives: Prices, Use Cases, & Features Compared | Lindy,於 2025 年 9 月 6 日存取,[https://www.lindy.ai/blog/otter-ai-alternatives]
  22. 13 Best Otter AI Alternatives & Competitors [Updated August 2025] - Jamie AI,於 2025 年 9 月 6 日存取,[https://www.meetjamie.ai/blog/otter-ai-alternatives]
  23. 13 Benefits of Workflow Automation | NetSuite,於 2025 年 9 月 6 日存取,[https://www.netsuite.com/portal/resource/articles/erp/workflow-automation-benefits.shtml]

標籤

#SeaMeet #Otter.ai #基於電子郵件的工作流程 #生產力 #上下文切換 #會議工具 #工作流程自動化

分享這篇文章

準備好試用 SeaMeet 了嗎?

加入成千上萬使用 AI 使會議更高效、更具可操作性的團隊。